部门概况
部门概况 DEPARTMENT PROFILE


通知公告

关于我校申报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的通知
Date: 2025-09-28


各学部、学院相关教师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近日发布《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申报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见附件)。根据《公告》及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工作安排,校区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绝学”和冷门学科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加强冷门濒危学科的抢救性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学术研究,确保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有人做、有传承。

二、目标定位

1.聚焦国家需求。坚持立足国家站位、服务国家需要、体现国家水准,资助对国家发展和文明传承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储备性价值和意义的冷门绝学研究。

2.加强学科建设。着眼推动冷门绝学相关学科长远发展,每年遴选一批研究领域和方向予以重点支持,推动相关学科领域巩固学科发展基础、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优化学科发展布局。

3.扶持学术团队。立足稳定冷门绝学研究队伍、加强中青年人才储备和培养,强化学术团队导向,重点支持依托人文学科研究基地开展长期合作研究的学术团队,推动相关学科领域形成结构合理、代有传承的人才梯队。

4.择优滚动资助。遵循冷门绝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规律,倡导“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治学精神,对获资助的学术团队项目建立定期检查评估和动态退出机制,对评估合格的择优予以滚动资助。

三、资助领域

重点支持对国家发展、文明传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或填补空白价值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语言文字与历史研究(重点支持满文、突厥文、西夏文),古文字与出土简牍文献整理和研究,重要历史文化典籍版本收集与整理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存保护研究,石窟寺保护研究,重要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研究,传统村落、历史街区、古老建筑保护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等。

四、资助额度

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分为学术团队项目学者个人项目两个类别,申请人可自行选择其一申报。学术团队项目参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标准,一般每项资助60-80万元;学者个人项目参照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标准,一般每项资助35万元。申请人须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五、申报条件

1.申请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遵守国家社科基金有关管理规定;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

2.申请学术团队项目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首席专家应当具有正高级职称、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大学术影响力;

2)具有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研究队伍,包括首席专家1人,研究骨干35人;

3)团队成员应当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具备承担冷门绝学课题或从事其他相关基础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开展创新研究的能力,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

4)研究团队相对稳定,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课题研究。

3.申请人可结合自身科研优势,把握研究重点,自拟选题进行申报。申请人须为课题的实际负责人。

4.申请人须提交300字以内的《选题说明》,简洁明了地说明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5.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或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不得以与已经出版成果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成果申请本研究专项。

6.凡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其他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学者,不能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本研究专项中的学术团队项目;凡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学者,不能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本研究专项中的学者个人项目。

7.各单位须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动员申报,充分论证把关,切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确保申报人所填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确保申报材料符合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要求;确保申报内容不涉及任何知识产权争议;确保申请人无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申报资格。

六、工作安排

本研究专项实行网络申报和评审省级社科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要求择优上报(全省学术团队不超过5个、个人自拟专题性研究课题不超过10个)。网络申报系统于1025日零时开放,申请人需登录国家社科基金科研创新服务管理平台(https://xm.npopss-cn.gov.cn),以实名信息注册账号后登录系统,并按规定要求填写申报信息(已有账号者无需再次注册)。逾期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受理申报。具体申报流程如下:

(一)申请人按要求填写《申请书》《活页》,由所在学部、学院审查把关,汇总后将电子版《投标书》《活页》(word文件格式)《汇总表》发送至邮箱wangluan@hit.edu.cn。报送时间截止至2025102217时。

(二)通过形式审查后(审查意见反馈至相关学部、学院),申请人需按系统要求填报数据信息并上传PDF版《申请书》,上传的《投标书》应带有首席专家及子课题负责人签字、学校、科工院和校区公章。申请人所在学部、学院报送2份签字盖章的纸质版《投标书》、7份《活页》与1份《汇总表》。

材料线上提交及线下报送时间截止至2025102711时,请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报送,逾期不予受理。

七、注意事项

(一)申请人在申报前须征得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本人同意,未征得同意则不能列入。

(二)子课题负责人中不应包含项目负责人。

(三)经费预算中需预留间接经费,间接经费上限按照以下比例核定:项目资助总额中50万元及以下部分的40%;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的30%。如申报80万元经费,则间接经费上限为29万元。

(四)经费预算表“开支细目”中不得列入“版面费”。

(五)其他未说明事项,以《公告》为准。



科学技术处联系人:王鸾

报送地址:H704

电子邮箱:wangluan@hit.edu.cn

联系电话:26408515  13316832792

科学技术处

2025928



Copyright © 2024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学技术处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536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