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12月立项组建,依托单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实验室秉承哈尔滨工业大学传统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严格自律,脚踏实地,有着优良学风。采用开放式管理,面向深圳市各单位开放,规章制度完善。
本实验室当前共有全职研究人员17名,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大部分有境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客座教授9名,全职管理员2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7人组成,欧进萍院士任主任委员。
本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设初期市政府投入300万元,为了配合实验室建设,依托单位自筹460万元,用于实验室硬件建设,并于2009年取得市重点实验室提升经费120万元资助,2010年取得市重点实验室提升经费100万元资助,2011年取得市重点实验室提升经费75万元资助,2012年取得市重点实验室提升经费50万元资助。经过六年的发展,目前实验室的硬件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740多万元。实验室于2009年7月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
。实验室面积1100平米,目前拥有小型振动台及配套仪器设备、智能混凝土实验设备、激光测试实验设备、无线传感传输系统、信号采集与处理开发平台、集群计算机,已建成可以从事基于力、热、声、光、电等基本物理量监测、转换和数字化处理的有线或无线传感器网络、大规模多种类数据采集、远程通讯与数据管理的结构智能监测系统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的实验基地。
二.
主要研究方向
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基础,结合本领域的新兴前沿研究方向和学科发展趋势,在提高城市和重大工程结构的防灾抗灾能力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深圳市城市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为:
n 城市与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数字模拟与协同试验
n 岩土体基本特性及理论
n 岩土体工程设计及灾害防治
三.
学术带头人及团队情况
滕军,博士,教授,1992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于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曾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教授和访问学者。现任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和控制协会(IASC)中国分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风工程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会议评定组成员、通讯评定成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工程》、《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学报编委、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
滕军教授以其科研成果密切结合重大工程实践获得较高的知名度。为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兼任多个学术组织成员。负责“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各1项。在国家级项目的资助下,创新性地提出基于最优失效模式的抗灾结构体系及设计理论,深入研究了结构灾害监测和控制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并进行了重大工程的实践。结合其学术和工程两方面的积累,将研究成果应用到重大工程的科技攻关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中结构健康监测成套技术应用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深圳市民中心、深圳万科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等;结构振动控制成套技术应用于广州新电视塔、深圳京基100、深圳梧桐山电视塔等,结构大震弹塑性分析和“大震不倒”失效控制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多项超限建筑的抗震性能化设计中。滕军的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和国际前沿,为省市的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国家技术标准3本,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EI收录84篇。
本实验室科研团队有全职科研人员17名,客座兼职科研人员9名,博士后5名,全职实验室技术人员2名。全职科研人员中,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正高职6人、副高职6人、中级4人,平均年龄近39岁。
四.
重大科研成果
近5年来科研团队共承担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经费1300余万元,省部级项目6项,经费110余万元,市级项目21项,经费500余万元,横向项目51项,经费1900余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1项,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团队系统研究了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先进传感与网络技术,研究了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发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软件;系统研究了结构振动控制的被动耗能、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和装置,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并在我国较早地开展工程实践研究;系统研究了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提出了结构抗御罕遇地震的精细化设计方法,提出了失效模式选择和控制的创新性性态化设计方法;长期从事城市和重大工程台风观测和台风作用规律研究,建立了风特性概率模型和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数值模型,提出了高层结构横风向及扭转的解析风力谱,发展了新的高层建筑三维风振分析方法。上述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深圳市民中心、深圳万科中心、深圳地王大厦、奥运会场馆“水立方”、广州电视塔(618米高)、广州西塔(432米高)、深圳梧桐山电视塔(198米高)、深圳京基金融中心(441米高)、深圳平安商业中心(646米高)、深圳湾体育中心(大运会开幕式场馆)、广州奥体中心(广州亚残会开闭幕式)、深圳机场T3航站楼、深圳龙华火车站等重大工程,解决重大工程实际问题,保障重大工程的安全性。这些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已在国际和国内得到好的评价,使该团队在国际和国内具有较高的声誉。
五.
对外服务
在教学与科研同时积极参与地方及临近地区的重大工程服务,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深圳万科中心、深圳京基金融中心、深圳华润中心二期、深圳福田交通枢纽工程、深圳大运会主体育场、深圳大学城体育场、深圳T3航站楼、深圳湾体育中心、广州新电视塔、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广州奥体中心、珠海歌剧院等标志性重大工程提供了健康监测、振动控制、风环境评估和结构分析等方面的咨询与技术服务。
六.
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海涛
联系电话:0755-26032489
传真:
邮箱: liuhaitao@hitsz.edu.cn
网址:http://sys.hitsz.edu.cn/xuekebu/city/lab/